2012年9月2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Peace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主办的第六期“战争与战略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顺利召开。
本期论坛主题是“日本的战争潜力及军工产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新华社驻日记者刘华做了主题发言。
其他与会人员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铁军副教授、梅然副教授,以及部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参加了论坛。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铁军副教授主持。
本期论坛第一部分,首先由于铁军副教授致开场白,其次由刘华先生进行主题发言。
在主题发言中,刘华先生首先谈了选择这个主题原因,其主要来源于自己工作的性质,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钓鱼岛争端引发中日关系紧张的背景。其发言主题具体围绕日本的战争潜力和军工产业两个方面来展开。
在日本的战争潜力方面,刘华主要谈了两个方面。其一是日本战争潜力受财力影响非常大。主要体现在:1、日本财政主要依赖国债发行,军费数额有限;2、日本现在的出口和海外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其二是日本的人口问题。主要体现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危害(劳动力短缺、国内社保、医保难以维系);其中,人口问题对战争潜力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社保、医保的压力,带来财政负担;2、劳动力缺乏。产业空洞化,外迁;3、意想不到的后续细节延伸效应(例如战时维护海上运输线,海外商船吨位足够但船员数量短缺、高龄化严重、外籍船员占大多数,日本大的总装厂外围是由许多小的外包企业构成的)。战争潜力的构成主要有以下方面:自然禀赋;财力潜力;人力潜力;(技术人才优于中国,十年内仍能在高级技工方面保持优势);工业潜力;(相对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从以上方面看,日本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前景问题很大,相对于中国而言明显走下坡,其前景不乐观。最后,在外部依赖方面,通常印象中认为日本在粮食、能源方面对外依赖很强。但是经过切身实地的考察能感到日本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其一,战略物资储备,如石油、煤炭等,有大约半年余量。其二,日本粮食能够自给。但是,日本对于石油的依赖十分严重,然而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切断日本东部(太平洋部分)的海上航线。所以如果真正到了战争时期,对中国来说,如何把日本拖入快速消耗国内储备,暴露出先天资源禀赋不足的战略很重要。
在日本的军工产业方面,刘华主要谈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日本军工产业的基本情况;日本的优势;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中日双方对比。具体来说,刘华认为日本国内军工产业的盘子较大。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军工业的迅速发展,现在中国军工销售的盘子,以及大型企业军工生产的盘子都比日本的要大,从这点说是我们的一个进步。谈及日本军工产业的优势,刘华认为,日本的优势首先是整体工业水平比较好,其次是日本工业能力较强,在一些具体技术领域:电子、高端机床、高附加值制造业等,例如船舶中的液化天然气船,高端的海上平台,豪华游轮等,日本在较长一段时间具有优势。对于日本面临的问题,刘华认为其近十年来呈收缩状态,主要有三点:1、日本放弃了争夺占有主导性地位的大国的雄心壮志,例如航空航天领域;2、日本军工产业项目的集成能力比较弱;3、日本军工产业核心部件和专业技术限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现在日本军工产业处于最辉煌时期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以后下坡路会越来越快。在中日双方对比方面,刘华认为,主要有三点因素:1、就追加资源投入而言,中国处于上升期,对比将向中国倾斜;2、时间方面不利于日本,但是暂时存在一个时间窗口,许多日本人企图利用这个时期对华进行讨价还价;3、两国关系可能会有中长期紧张局面。从战术上中日双方在4、5年内可能很困难的局面。从战略上涉及到中国走到这一步,在东亚在未来与日本如何安排的问题。加上美日同盟的影响,从这些来看日本对华会有中长期紧张化的可能。
主题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第二部分交流阶段。刘华先生和参与论坛的老师和同学就日本的战争潜力及军工产业、日本的兵力部署倾向性、日本防空识别区对中国军队的影响和压力、中日海军力量对比,以及日本防卫省与军工产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和交流。
本期论坛在热烈讨论中顺利结束。